下载安卓APP箭头
箭头给我发消息

客服QQ:3315713922

NAT技术详解

作者:课课家教育     来源: http://www.kokojia.com点击数:1928发布时间: 2017-06-19 14:00:58

标签: 互联网技术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

软考,您想通过吗?一次通过才是硬道理

  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这样,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这样,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1.1.1名词解释

  公有IP地址:也叫全局地址,是指合法的IP地址,它是由NIC(网络信息中心)或者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分配的地址,对外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局部地址,是全球统一的可寻址的地址。

  私有IP地址:也叫内部地址,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因特网分配编号委员会(IANA)保留了3块IP地址做为私有IP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16.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地址池:地址池是有一些外部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组合而成,我们称这样的一个地址集合为地址池。在内部网络的数据包通过地址转换到达外部网络时,将会在地址池中选择某个IP地址作为数据包的源IP地址,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用户的外部地址,提高访问外部网络的能力。

  1.1.2关于NAT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个公用IP(InternetProtocol)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如下图所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NAT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解决公网地址不足的问题。

  clip_image002

  简单地说,NAT就是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而当内部节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就在网关(可以理解为出口,打个比方就像院子的门一样)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公用地址,从而在外部公网(internet)上正常使用,NAT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连接,这一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公共IP地址紧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只申请一个合法IP地址,就把整个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中。这时,NAT屏蔽了内部网络,所有内部网计算机对于公共网络来说是不可见的,而内部网计算机用户通常不会意识到NAT的存在。如下图所示。这里提到的内部地址,是指在内部网络中分配给节点的私有IP地址,这个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不能被路由转发。

  clip_image003

  NAT功能通常被集成到路由器、防火墙、ISDN路由器或者单独的NAT设备中。比如Cisco路由器中已经加入这一功能,网络管理员只需在路由器的IOS中设置NAT功能,就可以实现对内部网络的屏蔽。再比如防火墙将WEBServer的内部地址192.168.1.1映射为外部地址202.96.23.11,外部访问202.96.23.11地址实际上就是访问访问192.168.1.1。此外,对于资金有限的小型企业来说,现在通过软件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Windows98SE、Windows2000都包含了这一功能。

  1.2分类

  NAT有三种类型:静态NAT(StaticNAT)、动态地址NAT(PooledNA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Port-LevelNAT)。

  clip_image005

  1.2.1静态NAT

  通过手动设置,使Internet客户进行的通信能够映射到某个特定的私有网络地址和端口。如果想让连接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能够使用某个私有网络上的服务器(如网站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如游戏),那么静态映射是必需的。静态映射不会从NAT转换表中删除。

  如果在NAT转换表中存在某个映射,那么NAT只是单向地从Internet向私有网络传送数据。这样,NAT就为连接到私有网络部分的计算机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保护。但是,如果考虑到Internet的安全性,NAT就要配合全功能的防火墙一起使用。

  对于以上网络拓扑图,当内网主机10.1.1.1如果要与外网的主机201.0.0.11通信时,主机(IP:10.1.1.1)的数据包经过路由器时,路由器通过查找NATtable将IP数据包的源IP地址(10.1.1.1)改成与之对应的全局IP地址(201.0.0.1),而目标IP地址201.0.0.11保持不变,这样,数据包就能到达201.0.0.11。而当主机HostB(IP:201.0.0.11)响应的数据包到达与内网相连接的路由器时,路由器同样查找NATtable,将IP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改成10.1.1.1,这样内网主机就能接收到外网主机发过来的数据包。在静态NAT方式中,内部的IP地址与公有IP地址是一种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所以,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机构能够申请到足够多的全局IP地址。

  1.2.2动态NAT

  动态地址NAT只是转换IP地址,它为每一个内部的IP地址分配一个临时的外部IP地址,主要应用于拨号,对于频繁的远程联接也可以采用动态NAT。当远程用户联接上之后,动态地址NAT就会分配给他一个IP地址,用户断开时,这个IP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动态NAT方式适合于当机构申请到的全局IP地址较少,而内部网络主机较多的情况。内网主机IP与全局IP地址是多对一的关系。当数据包进出内网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对IP数据包的处理与静态NAT的一样,只是NATtable表中的记录是动态的,若内网主机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和外部网络通信,有关它的IP地址映射关系将会被删除,并且会把该全局IP地址分配给新的IP数据包使用,形成新的NATtable映射记录。

  1.2.3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NetworkAddressPortTranslation)则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NAPT与动态地址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端口号。

  NAPT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转换方式,它又包含两种转换方式:SNAT和DNAT。

  (1)源NAT(SourceNAT,SNAT):修改数据包的源地址。源NAT改变第一个数据包的来源地址,它永远会在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之前完成,数据包伪装就是一具SNAT的例子。

  (2)目的NAT(DestinationNAT,DNAT):修改数据包的目的地址。DestinationNAT刚好与SNAT相反,它是改变第一个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如平衡负载、端口转发和透明代理就是

  属于DNAT。

  源NAT举例:对于以上网络拓扑图,内网的主机数量比较多,但是该组织只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当内网主机(10.1.1.3)往外发送数据包时,则需要修改数据包的IP地址和TCP/UDP端口号,例如将

  源IP:10.1.1.3

  源port:1493

  改成

  源IP:201.0.0.1

  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Nat、动态转换DynamicNat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所有被授权访问上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动态转换可以使用多个合法外部地址集。当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

  端口多路复用(PortaddressTranslation,PAT)是指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即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AddressTranslation).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ALG(ApplicationLevelGateway),即应用程序级网关技术:传统的NAT技术只对IP层和传输层头部进行转换处理,但是一些应用层协议,在协议数据报文中包含了地址信息。为了使得这些应用也能透明地完成NAT转换,NAT使用一种称作ALG的技术,它能对这些应用程序在通信时所包含的地址信息也进行相应的NAT转换。例如:对于FTP协议的PORT/PASV命令、DNS协议的"A"和"PTR"queries命令和部分ICMP消息类型等都需要相应的ALG来支持。

  如果协议数据报文中不包含地址信息,则很容易利用传统的NAT技术来完成透明的地址转换功能,通常我们使用的如下应用就可以直接利用传统的NAT技术:HTTP、TELNET、FINGER、NTP、NFS、ARCHIE、RLOGIN、RSH、RCP等。

  源port:1492(注意:源端口号可以与原来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当外网主机(201.0.0.11)响应内网主机(10.1.1.3)时,应将:

  目的IP:201.0.0.1

  目的port:1492

  改成

  目的IP:10.1.1.3

  目的port:1493

  这样,通过修改IP地址和端口的方法就可以使内网中所有的主机都能访问外网,此类NAT适用于组织或机构内只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的情况,也是动态NAT的一种特例。

  clip_image009

  NAPT(NetworkAddressPortTranslation),即网络端口地址转换,可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为一个合法公网地址,但以不同的协议端口号与不同的内部地址相对应,也就是<内部地址+内部端口>与<外部地址+外部端口>之间的转换。NAPT普遍用于接入设备中,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NAPT也被称为“多对一”的NAT,或者叫PAT(PortAddressTranslations,端口地址转换)、地址超载(addressoverloading)。

  NAPT与动态地址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NAPT算得上是一种较流行的NAT变体,通过转换TCP或UDP协议端口号以及地址来提供并发性。除了一对源和目的IP地址以外,这个表还包括一对源和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NAT盒使用的一个协议端口号。

NAPT(NetworkAddressPortTranslation),即网络端口地址转换,可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为一个合法公网地址,但以不同的协议端口号与不同的内部地址相对应,也就是<内部地址+内部端口>与<外部地址+外部端口>之间的转换。NAPT普遍用于接入设备中,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NAPT也被称为“多对一”的NAT,或者叫PAT(PortAddressTranslations,端口地址转换)、地址超载(addressoverloading)。    NAPT与动态地址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NAPT算得上是一种较流行的NAT变体,通过转换TCP或UDP协议端口号以及地址来提供并发性。除了一对源和目的IP地址以外,这个表还包括一对源和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NAT盒使用的一个协议端口号。

  NAPT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使用一个全球有效IP地址获得通用性。主要缺点在于其通信仅限于TCP或UDP。当所有通信都采用TCP或UDP,NAPT允许一台内部计算机访问多台外部计算机,并允许多台内部主机访问同一台外部计算机,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冲突。[2]

  目的NAT举例:这种方式适用于内网的某些服务器需要为外网提供某些服务的情况。例如以上拓扑结构,内网服务器群(ip地址分别为:10.1.1.1,10.1.1.2,10.1.1.3等)需要为外网提供WEB服务,当外网主机HostB访问内网时,所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10.1.1.127,端口号为:80,当该数据包到达内网连接的路由器时,路由器查找NATtable,路由器通过修改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将外网的数据包平均发送到不同的主机上(10.1.1.1,10.1.1.2,10.1.1.3等),这样就实现了负载均衡。

  2NAT原理

  2.1地址转换

  NAT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私有网主机和公共网主机通信的IP包经过NAT网关时,将IP包中的源IP或目的IP在私有IP和NAT的公共IP之间进行转换。

  如下图所示,NAT网关有2个网络端口,其中公共网络端口的IP地址是统一分配的公共IP,为202.20.65.5;私有网络端口的IP地址是保留地址为192.168.1.1。私有网中的主机192.168.1.2向公共网中的主机202.20.65.4发送了1个IP包(Dst=202.20.65.4,Src=192.168.1.2)。

  clip_image011当IP包经过NAT网关时,NATGateway会将IP包的源IP转换为NATGateway的公共IP并转发到公共网,此时IP包(Dst=202.20.65.4,Src=202.20.65.5)中已经不含任何私有网IP的信息。由于IP包的源IP已经被转换成NATGateway的公共IP,WebServer发出的响应IP包(Dst=202.20.65.5,Src=202.20.65.4)将被发送到NATGateway。

  这时,NATGateway会将IP包的目的IP转换成私有网中主机的IP,然后将IP包(Des=192.168.1.2,Src=202.20.65.4)转发到私有网。对于通信双方而言,这种地址的转换过程是完全透明的。转换示意图如下。

  clip_image013

  如果内网主机发出的请求包未经过NAT,那么当WebServer收到请求包,回复的响应包中的目的地址就是私有网络IP地址,在Internet上无法正确送达,导致连接失败。

  1.从IPsec的角度上说,IPsec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它会加密和校验数据。

  2.从NAT的观点来看,为了完成地址转换,势必会修改IP地址。

  IPSec提供了端到端的IP通信的安全性,但在NAT环境下对IPSec的支持有限,AH协议是肯定不能进行NAT的了,这和AH设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ESP协议在NAT环境下最多只能有一个VPN主机能建立VPN通道,无法实现多台机器同时在NAT环境下进行ESP通信。关于IPSec在NAT环境下的需求问题在RFC3715中进行了描述。

  NAT穿越(NATTraversal,NAT-T)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RFC3947,3948中定义,在RFC4306中也加入了NAT-T的说明,但并没废除RFC3947,3948,只是不区分阶段1和阶段2。该方法将ESP协议包封装到UDP包中(在原ESP协议的IP包头外添加新的IP头和UDP头),使之可以在NAT环境下使用的一种方法,这样在NAT的内部网中可以有多个IPSec主机建立VPN通道进行通信。

  AH封装:AH封装的校验从IP头开始,如果NAT将IP的头部改动,AH的校验就会失败,因此我们得出结论,AH是无法与NAT共存的。ESP封装的传输模式:对于NAT来说,ESP封装比AH的优势在于,无论是加密还是完整性的校验,IP头部都没有被包括进去。但是还是有新的问题,对于ESP的传输模式,NAT无法更新上层校验和。TCP和UDP报头包含一个校验和,它整合了源和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的值。

  当NAT改变了某个包的IP地址和(或)端口号时,它通常要更新TCP或UDP校验和。当TCP或UDP校验和使用了ESP来加密时,它就无法更新这个校验和。由于地址或端口已经被NAT更改,目的地的校验和检验就会失败。虽然UDP校验和是可选的,但是TCP校验和却是必需的。

  ESP封装的隧道模式:从ESP隧道模式的封装中,我们可以发现,ESP隧道模式将整个原始的IP包整个进行了加密,且在ESP的头部外面新加了一层IP头部,所以NAT如果只改变最前面的IP地址对后面受到保护的部分是不会有影响的。因此,IPsec只有采用ESP的隧道模式来封装数据时才能与NAT共存。

  由于完整性校验牵涉到IP头部,所以NAT无法对其修改,不兼容。

  ESP的传输模式,因为TCP部分被加密,NAT无法对TCP校验和进行修改,不兼容。

  ESP的隧道模式,由于NAT改动外部的IP而不能改动被加密的原始IP,使得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与NAT共存。

  NAT穿越(NATTraversal,NAT-T)

  CiscoIOS的版本在12.2(13)T以后,可以支持NAT-T技术。以前NAT和IPsec只能以1对1的形式共存,NAT-T打破了这种形式。而且NAT-T支持ESP的传输模式。NAT-T的基本思想:

  将ESP协议包封装到UDP包中(在原ESP协议的IP包头外添加新的IP头和UDP头)。使得NAT对待它就像对待一个普通的UDP包一样。而且支持ESP的传输模式。NAT-T的基本原理和执行步骤

  1.检测通信中是否存在NAT设备和对方是否支持NAT-TNC

  2.检测对方是否支持NAT-T是通过交换vendorID载荷来实现的,如果自身支持NAT-T,在IKE开始交互就要发送这种载荷,载荷内容是“RFC3947”的MD5值,也就是十六进制的“4a131c81070358455c5728f20e95452f”

  配置方法

  1.ipsecovertcp

  该方法导致双方使用TCP端口通信,缺省端口是10000,只支持client方式。缺省被禁用,打开方法:

  cryptoisakmpipsec-over-tcp

  当实际环境中不常规VPN通信或NAT-T,IPSECOVERUDP的时候使用。

  2.NAT-T

  该方法导致双方最终使用udp4500端口通信,支持client,L2L两种方式。缺省是被禁用的。打开方法:

  cryptoisakmpnat-traversal20,缺省keepalives时间20秒

  3.ipsecoverudp

  导致双方使用UDP通信,缺省端口10000,只支持client方式。缺省被禁用。打开方法

  在组策略中配置

  hostname(config-group-policy)#ipsec-udp{enable|disable}

  hostname(config-group-policy)#ipsec-udp-port10000

  上述三种方法都启用时候的优先级别:overtcp>NAT-T>overudp

  2.2连接跟踪

  在上述过程中,NATGateway在收到响应包后,就需要判断将数据包转发给谁。此时如果子网内仅有少量客户机,可以用静态NAT手工指定;但如果内网有多台客户机,并且各自访问不同网站,这时候就需要连接跟踪(connectiontrack)。如下图所示:

  clip_image015

  在NATGateway收到客户机发来的请求包后,做源地址转换,并且将该连接记录保存下来,当NATGateway收到服务器来的响应包后,查找TrackTable,确定转发目标,做目的地址转换,转发给客户机。

  2.3端口转换

  以上述客户机访问服务器为例,当仅有一台客户机访问服务器时,NATGateway只须更改数据包的源IP或目的IP即可正常通讯。但是如果ClientA和ClientB同时访问WebServer,那么当NATGateway收到响应包的时候,就无法判断将数据包转发给哪台客户机,如下图所示。

  clip_image017此时,NATGateway会在ConnectionTrack中加入端口信息加以区分。如果两客户机访问同一服务器的源端口不同,那么在TrackTable里加入端口信息即可区分,如果源端口正好相同,那么在实行SNAT和DNAT的同时对源端口也要做相应的转换,如下图所示。

  clip_image019

  3应用

  NAT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个功能:数据包伪装、平衡负载、端口转发和透明代理。

  数据伪装:可以将内网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更改成统一的对外地址信息,不让内网主机直接暴露在因特网上,保证内网主机的安全。同时,该功能也常用来实现共享上网。例如,内网主机访问外网时,为了隐藏内网拓扑结构,使用全局地址替换私有地址。

  端口转发:当内网主机对外提供服务时,由于使用的是内部私有IP地址,外网无法直接访问。因此,需要在网关上进行端口转发,将特定服务的数据包转发给内网主机。例如公司小王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架设了一个Web网站,他的IP地址为192.168.0.5,使用默认端口80,现在他想让局域网外的用户也能直接访问他的Web站点。利用NAT即可很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的IP地址为210.59.120.89,那么为小王分配一个端口,例如81,即所有访问210.59.120.89:81的请求都自动转向192.168.0.5:80,而且这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负载平衡:目的地址转换NAT可以重定向一些服务器的连接到其他随机选定的服务器。例如1.2.3所讲的目的NAT的例子。

  失效终结:目的地址转换NAT可以用来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如果一个系统有一台通过路由器访问的关键服务器,一旦路由器检测到该服务器当机,它可以使用目的地址转换NAT透明的把连接转移到一个备份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透明代理:例如自己架设的服务器空间不足,需要将某些链接指向存在另外一台服务器的空间;或者某台计算机上没有安装IIS服务,但是却想让网友访问该台计算机上的内容,这个时候利用IIS的Web站点重定向即可轻松的帮助我们搞定。

  4NAT的缺陷

  NAT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完美的,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新的应用层出不穷,此时NAT也暴露出了缺点。NAT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能处理嵌入式IP地址或端口

  NAT设备不能翻译那些嵌入到应用数据部分的IP地址或端口信息,它只能翻译那种正常位于IP首部中的地址信息和位于TCP/UDP首部中的端口信息,如下图,由于对方会使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嵌入的地址和端口进行通信,这样就可能产生连接故障,如果通信双方都是使用的公网IP,这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如果那个嵌入式地址和端口是内网的,显然连接就不可能成攻,原因就如开篇所说的一样。MSNMessenger的部分功能就使用了这种方式来传递IP和端口信息,这样就导致了NAT设备后的客户端网络应用程序出现连接故障。

  clip_image020

  (2)不能从公网访问内部网络服务

  由于内网是私有IP,所以不能直接从公网访问内部网络服务,比如WEB服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建立静态映射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有一条静态映射,是把218.70.201.185:80与192.168.0.88:80映射起的,当公网用户要访问内部WEB服务器时,它就首先连接到218.70.201.185:80,然后NAT设备把请求传给192.168.0.88:80,192.168.0.88把响应返回NAT设备,再由NAT设备传给公网访问用户。

  (3)有一些应用程序虽然是用A端口发送数据的,但却要用B端口进行接收,不过NAT设备翻译时却不知道这一点,它仍然建立一条针对A端口的映射,结果对方响应的数据要传给B端口时,NAT设备却找不到相关映射条目而会丢弃数据包。

  (4)一些P2P应用在NAT后无法进行

  对于那些没有中间服务器的纯P2P应用(如电视会议,娱乐等)来说,如果大家都位于NAT设备之后,双方是无法建立连接的。因为没有中间服务器的中转,NAT设备后的P2P程序在NAT设备上是不会有映射条目的,也就是说对方是不能向你发起一个连接的。现在已经有一种叫做P2PNAT穿越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NAT技术无可否认是在ipv4地址资源的短缺时候起到了缓解作用;在减少用户申请ISP服务的花费和提供比较完善的负载平衡功能等方面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在ipv4地址在以后几年将会枯竭,NAT技术不能改变ip地址空间不足的本质。然而在安全机制上也潜在着威胁,在配置和管理上也是一个挑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资源的问题,ipv6才是最根本之路。在ipv4转换到ipv6的过程中,NAT技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其他的方案优势也非常明显。

  NAT技术无可否认是在ipv4地址资源的短缺时候起到了缓解作用;在减少用户申请ISP服务的花费和提供比较完善的负载平衡功能等方面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在ipv4地址在以后几年将会枯竭,NAT技术不能改变ip地址空间不足的本质。然而在安全机制上也潜在着威胁,在配置和管理上也是一个挑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资源的问题,ipv6才是最根本之路。在ipv4转换到ipv6的过程中,NAT技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其他的方案优势也非常明显。

  更多详细内容,仅在课课家教育,我们期待您的咨询!!

赞(24)
踩(0)
分享到:
推荐查看
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 HCIE直播课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