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安卓APP箭头
箭头给我发消息

客服QQ:3315713922

微信自媒体的未来?

作者:在线学习平台     来源: www.kokojia.com点击数:682发布时间: 2014-10-09 10:50:45

标签: 在线学习技能培训微信营销

在不久前,《人物》杂志采访了不少做“自媒体”的微信公众账号,比如罗辑思维、小道消息、程苓峰,也包括我。视频教程然后我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已经出来了,在微博上用长微博的方式@了我,题目叫做《自媒体是神马?“就是人本身”》。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对于“道哥的黑板报”这个号未来该怎么发展的问题,我已经想清楚了一半。之所以只是想清楚了一半,是因为还需要检验,还需要思考的更深入。

 

小道君一直坚持认为,“自媒体”的叫法,把这个事情说小了,所以很不喜欢“自媒体”的叫法。我深以为然。

 

论写文章的功力,我们这些野路子的“前博客作者”和专业的媒体人比起来,就是个业余水平。但是看专业媒体人的文章,总是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其实少的是人情味,是感情。

 

所以我觉得《人物》杂志这篇文章,题目起的很贴切,虽然内容写的不那么贴切。

 

如果一个公众号的背后是机构或组织,在运营的效率、内容上也许会胜出。但我可以想象到我给一家公司的官方微信发消息,只会得到一些标准客服式的回答。

 

而读者给我发的消息,我会每条都看。有时会让我捧腹,有时会让我沮丧,有时会让我愤怒,有时又让我赞叹,而这一切的情绪变化,往往会反应在第二天的文章里。这就是保持活力的源泉。

 

所有个人维护的公众账号,都会遇到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问题。像程苓峰这么专业的媒体人,写了几个月也觉得没货了,于是变成了“程苓峰和他的朋友们”。

 

所以想看“干货”的朋友们恐怕要失望了,哪能天天有“干货”呀,就算今天有,明天估计也没了。个人维护的公众号,不是看“干货”的地方。倒是很多朋友能从每天的一些随笔里得到启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没想过的问题,我觉得这就够了。

 

再不济,也可以和作者进行一次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发消息来吐槽生活里不爽之处。我真的是每条消息都看,每条。视频教程但不一定每条都回,因为毕竟精力有限。即便这样,我也在这个平台上交到了很多朋友。

 

所以,我每天维护的“道哥的黑板报”也应该是这样,把每天我思考的、我发现的、我寻找的,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做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让你们能感知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会闹情绪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构。

 

我也不会再强求自己一定要去写一篇可以媲美媒体人的“干货”文章出来。我写的文章会有瑕疵,甚至有时候会偏激。每当观点不对,很多人跑出来反驳时,我也会沮丧,但过后还是开心。

 

这是我想清楚的第一点。

 

然后嘛,我也真的不想做成自媒体,从一开始就不想。我也认为所有的“自媒体”人,由于其本身的媒体出身背景,反而限制了他们做其他尝试的可能性。他们把自己的定位给圈死了,思维没有跳出媒体这个框架。

 

微信公众号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今天微信有3亿用户,而中国才5亿多网民。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微信的用户比一些小型国家的人口还多。也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入口”在改变,微信就是入口。

 

所以我未来会做一些尝试。我认为光是我单向的给大家传播信息,仅仅只是公众号玩法的“初级阶段”。信息的传递,或者说资源的交换应该双向或者是多向的流通起来。

 

借用知乎的创始人周源的一个观点:每个人脑子里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经验和知识,应该把这些经验和知识通过一个地方引导出来。我觉得微信公众号完全有这个机会,可以做这样的尝试。

 

另外我想吐槽一下微信公众号的菜单功能,一直在内测,一直不开放,我等得花儿都谢了。我一直忍着不做一些复杂的菜单回复,就是想偷个懒,直接上微信的菜单功能。到时候我会开辟一个单独的栏目,做一些尝试。

 

这是我想清楚的第二点。未来“道哥的黑板报”,不再仅仅是一个“我说你听”的地方。

 

最后,知乎上对微信公众号未来的讨论我也看过。其中有人认为微信自媒体和以前写博客一样,没区别。真是这样吗?

 

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的载体,和阅读信息的场景上。手机如此私密,如此方便,这样的场景,带来的改变就是颠覆性的。君不见,写博客对我们才多大吸引力视频教程,写微信又让我们如何的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吗?

 

想不明白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理解移动互联网,也不可能看到微信自媒体的未来。

 

文章来源课课家在线学习平台整理,转载请注明。

赞(29)
踩(0)
分享到:
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 HCIE直播课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