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安卓APP箭头
箭头给我发消息

客服QQ:3315713922

百度用户体验团队代表 李年福 与张海龙

作者:课课家     来源: www.kokojia.com点击数:815发布时间: 2015-11-09 10:44:30

标签: 产品开发运营教程

大家是否还对这部分产品运营知识存在疑问呀,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下面由小编带你走进文章的学习!!!希望你们能认真倾听哦!!网络运营

产品经理职责
 
记者:二位都是团队的负责人,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团队。
李年福:我负责百度商业产品的体验团队,商业产品跟其他产品完全的不一样,服务的对象主要是40多万的中小企业,还有销售和客户服务体系,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我们会为此去做很多的产品和设计。还有针对消费者的研究,百度有很多的广告产品,图片的、文字的,还有富媒体的。消费者在阅读和点击广告时,会有怎样的行为,或什么样的信息会去驱动他去做出消费选择,这个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这是我们负责的产品概况。
在团队组成方面,有用户研究工程师,她们会做几个方面的事情:1.人与人的沟通和调研,2.做行业与消费者的研究,如服装行业,消费者购买的行为有怎样的特征,什么因素会影响消费决策。3.做数据挖掘与分析,在百度有很多的行为日志,广告点击等数据。做数据挖掘是更好的支撑我们做产品与设计的决策。我们有交互设计师,最主要是改善使用上的体验,还有视觉设计师,主攻产品的品牌、风格、情感化、以及营销专题等方向,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位,就是广告产品设计师,或者说是百度特有的职位,广告的UI不需要很深入的交互的设计,也不需要特别的视觉设计。但在方寸之间,那么小的一块地方,要让他打动人,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与信息灌注其中。就是需要很多的综合技能。这是我们团队的情况。
记者:你给我们介绍的是你们团队的主要负责的业务方向,还有团队的一些角色,以及大家主要的工作内容, Team有多少人。
李年福:现在在40个人左右。
记者:有一个特别的职位就是广告设计师,这个有多少人。
李年福:广告产品设计师我估计有6、7个人,我们在广告方向上的人员有10来个人。

服务好普通用户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内容推荐,如何挖掘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我之前在CSDN社区工作时的方法是:让研发将最近1年之中社区之中回帖量排名前1000的帖子导出,然后将他们归为几类,

再看他们的比重。选择两三个比较热门的领域组织活动,激励用户分享内容。这个方法适合比较大型的社区,因为社区已经有了一定的访问量基础,可以用来做数据分析,如果你是运营一个新社区,可以找行业内比较著名的网站或者社区,抓取他们的数据,然后做数据分析。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做活动只是一个短期的刺激手段,你必须要有一些长期的运营方案,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我之前的方法是在社区一些固定的推广位,每天按照比例更新下这些内容。在做内容推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推荐的内容要与社区的主题息息相关。
?以内容质量优先,如果社区人气不行,可以适当找一些站外的内容。
?选择内容好或者主题的帖子进行推荐,二者必占其一。产品包装
?如果是主题好的帖子,要选择楼主比较爱参与互动讨论的进行推荐。
?如果是含有负面信息的帖子,要看楼主的回复判断下内容的真实性,有必要的时候要与楼主私下沟通,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记者:那张老师这边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
张海龙:我先补充一下,商业产品其实它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用户类产品设计师、研究工程师,他本身就在用这个产品,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用户,但是商业产品很多的时候你不是,你没有办法站在客户的角度真实的体会他,这对了解客户并完成设计是个难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负责的主要是用户产品线,如果你使用百度的话,就基本都能了解到,大多数web端产品、客户端产品及部分无线App都在这个团队产出与设计完成,包括知道、百科、贴吧、文库、图片、视频、新闻及这些产品无线端App,浏览器等客户端,还有国际化版本产品设计。我们将以上产品按照类型划分为知识、垂直搜索、客户端、无线端几类,分别有团队做设计管理,产品线比较丰富一些,所以人的数量会更多一些,大概120多人专注在视觉、交互、用研、前端和内容设计几个方向上,用产品、专业交叉矩阵管理模式管理团队,leaders主要是在专业线上,产品线上主要是UE项目经理在推动,这样的模式一来可以更好的融入产品,增强归属感,又不缺失专业规划与提升。
这边难点就是不同类型专业人员的管理,多类型产品UX层面的设计管理。当然这也是优势,就是这里的平台非常宽广,可以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设计,和更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学习和成长。
记者:如何取舍用户的需求?
李年福:我们产品的服务对象是用户或客户,让用户更平等、更快捷地找到所求。首先找到那些是主要的用户群,以及主要需求是什么?在这样基础上,还有那些次要的需求,一层一层去筛选出最主要要做什么,并且和公司的整体目标绑定在一起。
百度一方面是为网民提供信息搜索服务,另外也是媒体公司,依靠媒体的属性,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对于我们来讲,永远是要考虑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让商业价值不会破坏用户体验。在做商业产品的时候,是需要实现用户和企业主之间的共赢。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企业主的广告效果得不到满足,那下一个月就会减少对百度的广告投入,另外,对于网民来讲,如果每个页面都充斥着广告,影响正常的使用体验,用户也不愿意来百度了,事实正好与之相反。
昨天我们还做了工作坊,讲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广告是符合给用户的信息需求的,那对用户来说,这个信息也是有价值的。百度的在搜索推广融入了质量度的概念,只有这条结果更加符合网民需求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呈现在靠前的位置,这样既能够保证网民的搜索体验,也能为企业主带来价值。我们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会去依着最大的平衡点去做,一个精准的广告对于网民来说的确是有用的信息,比如你的笔记本键盘进水了,搜索结果不仅有知道百科可以获得帮助,还有维修公司可以提供服务。
记者:**,因为之前因为工作坊的题目,也是非常的受关注,本次比较有创意,搞设计体验这个东西,也说广告的呈现跟产品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一个冲突,或者两者之间有不相匹配的,这个怎么解决,或者说百度是怎么来做的,这个方面。
李年福:上午听到Facebook的paul adams讲的观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的信息过滤越来越信任朋友的推荐,比如我要买保险,听说你也买了,我就会去向你咨询。那这个信息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我们通常不会去特别的区分出来。另外一个例子,就像淘宝1111光棍节大促销,用大型的促销活动,吸引网民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上面的例子说明,用户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一个理由。我们的工作坊也谈到了这个观点,作消费决策时,男和女有明显不同,女的重在购买未来,我鞋柜满了,这个鞋的颜色特别好看,且配短裙很适合,那么我还是会去买下来。男的呢是买当下,在缺衬衫又紧急要穿时,才会决定去买。那么在买鞋和买衬衫时,让他们做出购买的因素又是那些?我们设计广告产品时,会更好的帮助用户去过滤和筛选信息,比如买鞋注重款式、颜色、季节性以及搭配等。那在banner上最好是把这些关键信息给提炼出来呢,转化为视觉语言,用最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其实终极或者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实现精准的营销,考虑了用户的个性和行为特点,每个人看到的广告和信息都不同。并且不会干扰用户的主要网络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把商品推送给用户。那这个冲突就非常低,或者说时和谐的。当然这也要随着技术和我们对商业模式不断的发展与探索,慢慢去改变。
记者:您能举一个您正在做的案例跟我们具体来说一下,是怎么平衡的广告和产品体验的?
李年福:你昨天去参加我们的工作坊就好了。具体案例讲来还是有点复杂,这里还是讲一个思路吧。除了我们对消费者的分析外,还会研究企业主,因为企业主想披露的信息并不是完全消费者想要的,比如企业名称这样的信息,另外对媒体平台展开分析,像门户网站通过频道来区分用户群体,比如看军事频道的用户群会有怎样的商业特征。通过分析消费决策因素,企业主以及媒体平台,研究这三者的关系,使之能够达到一种相对共赢的状态。
当然就广告的研究设计只是一部分,之后还需要研究landing Page。他的设计和信息披露的不好,用户即使点击一个广告过去之后,也很快会关闭对方的页面。因为页面上没有他想要的内容。对广告的转化我们是全程的关注和研究。
这几天在UPA听到的服务设计也是类似概念,是说设计不仅在某一个环节,而是包括他一系列的整个流程,从他在网上的行为,到下单后商品快递到用户的手里,以及用户在使用商品后一系列的售后服务。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研究和设计。
记者:像您做的这个东西,如果客户没有经过一系列的用户体验,他们的营业额是多少,他加入你的用户体验,他的额度能够上升到多少,能够带来多少的利润。
李年福:我们会帮助一些大客户做专项的广告优化,具体客户就不谈及了。百度的大客户在推广方面,经验很丰富。他们的广告效果也很不错。但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还能让广告的点击率很多都能提高30-50%,甚至两倍,而且还会促进ROI的提升,现在的客户要的不仅仅是点击率,更关注转化,所以客户也很乐意配合我们去做很多的实验,这样互动起来,对我们的研究也很有帮助,因为给我补充了转化方面的数据。不像淘宝,整个购物流程他都知道,也清楚在淘宝后的转化效果。现在我们通过各种研究和实验的手段,真正帮客户提升广告的ROI。
张海龙:补充一点用户需求取舍问题,最大的点在用户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被很好的满足,被创造性的满足,被企业利益与用户利益平衡的满足。这都代表不同思考维度和深度。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需求的准确把握和设计也同样关键,听过这样一个例子,当人们双手拎满东西,走到楼道口需要进门时,他需要什么?你问用户,他们可能会说需要一个推车,或一个放东西的地方,这个是解决方案吗?错,用什么方式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是设计师的事,而非用户的事情。因为用户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根据他自身的见识和知识反映出来的,有一定局限性,而设计通过全局的思考,对需求准确判断后,给与更优的解决方案才是正解。方案提出后可以再与用户验证需求的被满足会更好。
再例如:消费行为研究表明,人们选择一个产品或服务并不是被单一的需求所驱动。大家都熟悉的通讯方式,人们具有“远距离亲密接触”的核心需求驱动着我们的行为及工具的衍化,从纸质书信到固定电话到手机通讯到电子邮件到短信、彩信到hi(即时通讯客户端)到Face Time的沟通方式的进步,这种需求在非典时期尤为明显。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在结合了自己其他需求后,最终选择的解决方案会有所不同。如,一个追求快捷的人,可能会选择手机通话和彩信;一个注重经济实惠的人,可能会选择电子邮件和短信;一个追求时尚的数字化青年可能会选择视频聊天,所以,正确的判断、分析和提取需求是取舍的关键。
记者:推进用户体验的工作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海龙:很多人都在讲用户体验价值,也有在说用户体验部价值,或者用户体验这个岗位在工作中的意义、地位,有很多这样的话题,到现在为止,使其它还不是一个是有结论的东西,因为这个与公司运营的策略及当下管理侧重有很大关系,还因为你所做出的可落地的成绩,及推动力等有关,所以这个方面很多公司一样,任重道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说白了,我们可以用战略链接度来解释,当你的团队目标、产出与公司重要战略紧密链接,并逐级分解到位时,被重视程度也随之上升,产出和推动力也就会加强,结果影响力也就会大。我指的是正向落地成果,哈哈。
梳理清晰了,地位自然就会显现,在整个的流程中,在公司、产品向前发展的环节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清晰,更加被认同。目前百度UX(XDC)部门在做的,也就是昨天姚总分享时说的,一个是TOP DOWN,一个BOTTOM UP,我们是在2010年真正开始做Top Down的,之前更多是Bottom Up方式,做事情的时候向上的连接度不高,做得很累也成果不显现。这点上,看来我们与“联想”还挺默契的,都开始在这样做了。
所以,从上至下战略分解,从下至上战略链接,非常重要,这样你才知道分解到产品线,我们UE人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可能还有一些更长远的东西也是具有挑战的,需要提前规划一下,包括营销、运营,包括还有品牌化,这些东西其实很多公司还没有开始去做,但UX团队需要在完成工作之余可以开始思考了。
UX以前思路是支持产品线,对功能、样式、交互方式等思考更多,拿出更加易用好用的产品给用户。同时,还可以在一些层面做好设计驱动工作,比如说统一化、视觉化,他对用户认知和形成品牌特殊的气质有明显作用,2010年开始我们也是把它定位成我们的目标之一,可能也许这个目标比你当下实现产品目标,实现您的商业价值转化权重要低,或需要更久的时间来验证,但我们仍然会看到,公司在慢慢的往上去做,尤其像我们产品线丰富,又有不同UED管理以后,甚至发现在公司层面上,是需要有这样一个部门,有这样一些人专门去做这个事情的。
而且这样做会有很多的好处。刚才我们谈到推进和挑战。要做这个事情不只是UX的事情,也同时需要调动技术、产品一起来做,一起规划这样的事情。比如,做好标准化设计及统一化工作是对产品研发环节中,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好处,避免重复造驹,反之我们每个团队造自己的车,出来以后大家一看,相同的东西,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人力、物力、成本去做,这不是好的管理,所以这些方面公司是一定看得见的,他是除了点击和商业价值外的另一种提升。同时,使得你的团队有更多的时间开发更重要的事情,像这样的东西你把它梳理清楚之后,公司会很清楚用户体验部,用户体验的设计师,重要性,同比支持产品线一样重要。
大家都知道UX有5个层面,萃取到产品上是三个层次,首先你这个东西是有用的,然后易用的,再往上就是有感情的使用它。所以目前我们将产品做到60、70分不是难事,因为我们有优秀的人,但如果我们同时可以解决第3层的东西,在UX维度,还需要在设计规划上具有远见的人,需要能从产品设计着眼品牌化驱动的人。
记者:不知道**,是不是遇到的挑战跟张老师这边一样的挑战?
李年福:关于拓展的影响力方面,已经讲了很多了,通俗的理解来,我认为是积攒人品的过程。只有开始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后面才有人会相信你。如何让我们UE声音传递出来,一开始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你慢慢的做一些正确的决策,做一些正确的判断,你的人品就会多一点点,跟你合作的人也会信任你一点。地位和话语权并不是与生俱来,而至一点点积攒而来。从具体方法,海龙都讲了。
记者:二位有没有综合在一起去考虑在百度框架下、大品牌下的一致性体验?
张海龙:这方面还是我们蛮有默契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做U序列职称体系,看似是梳理人才发展模型,一个专业晋升的通路,一个体系化的发展构架,但实际上最后这些人是作用在事上的,反之事情也会成就人。所以,要完成一些事情,也许是产品的目标,也许是一些设计的过程,也许是一些统一化的工作。无论商业还是用户产品、还是无线客户端产品体系,我们对事对人的规划是非常有共识的,所以一起来做了梳理,比如几条线,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等,对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发展通路,对事应该做到什么?关注什么?影响什么?在每一个级别有什么样的不同。比如,在其中有一个层级,在U5到U6的级别,是一个跨度,我们U5要求人员具备担当重要的核心项目的一些能力,他可以独立完成和解决一些问题,具备怎样的推动能力,更多注重专业深度。但到了U6就需要在影响他人,共同成长,以及对重要事物的判断及方向上提出建议并推动他,横向的拓展能力及影响能力加强了要求,开始强调横向的视角和全局观。
比如我们发现用户产品间某一种形态可以结合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如何衔接,做到什么程度,是需要这样级别的人来思考和推动的。有了这样的默契和规划,虽然说职称是对人的规划,但其实他最后会作用到事上,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然后一起把这个事情构建出来,我们都清楚应该派一个什么样的级别的人去做。
所以,在百度框架下,大品牌下我们是有做规划的,具体事情还要找机会来做,先规划好人,后期在交互、视觉上都是可以做的。
记者:用户体验设计本身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工作开展,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用户体验的规范,你们都一起来做这样的工作还是分开来做的?
张海龙:现在还是分开的,产品形态差异比较大。
李年福:海龙讲的一致性和统一性,UE体系就是一个案例,我们也一直在做。另外,我们依据整体的公司的战略目标,包括百度未来更长远的发展,不同的去分解到各个部门在做不同的事情,那我们将所有的事情大的目标是一致的,其中也会有大的统一性。
我觉得规范是只是一种形式,这个形式随着产品不同变化也会很多,商业产品和用户产品面对用户群也有很大区别。我们也会由此建立不同的设计规范。也由于我们都是由一个体系(百度用户体验部)发展起来的,我们对产品有很多共同的认识,所以在产品上大感觉还是有很多的一致性的。
张海龙:之前我们在一个团队共识多年,经常都在探讨这些问题。无论用户产品还是商业产品,我们会分为不同层级来统一来规范,比如在百度品牌下,基本的视觉元素、交互体验等做共性统一。在用户产品或商业产品层面做系统化的统一规划。在同类型特征的产品群上做视觉及交互的较深入的统一。具体单个产上更多是规范化标准化。也就是说,比如相类似的产品可能不仅是产品视觉统一,在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上面,做到尽量的统一,使得用户认知和迁移使用经验习惯的成本降低。他也会慢慢更加深入影响用户使用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迁移到同品牌下不同的产品上。
同时,每一次统一化及标准化就是一个新的baseline,也是我们不断往前走的基础,每一次的建立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当你有了第一个baseline之后,会发现在下次变化升级的时候会更加容易,也越来越体系化。这就开始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记者:因为这次的主题就是变革,我想问一下张老师跟**,这个团队或者您个人在两、三、五年当中,有一个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是一个什么其他的创新和趋势,一个未来范围的发展趋势或者研究的趋势。
张海龙:我们常讲要“拥抱变化”,团队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之前我们做产品线划分也是在变革,在适应公司的管理和研发节奏,适应公司的发展,不管适应开发的,还是适应某个产品线上他特殊的需要,更加专注或提高产品归属感。
我讲一下用户体验部这方面,其实之前我们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会有很多创新及微创新的东西,有些大家看不到的。比如我们通过某一种交互或者某一种视觉去改良它现有的功能,或补充使其更加易用或满足用户需要。
随着公司整体的发展,百度产品不在只有web端,去年我们全面进入无线领域,还有不同的平台,这个时候可能再去构架的时候就需要变换一些思路,也需要更加细分专业人员去为这个平台提供设计研究。
另外因为有了新的平台,也就有了很多新的可能,在这个方面我们把之前的单一支持与产品的快速迭代扩展开来, 补充了统一化和标准化,这一块来讲是以前也在做,可能我们基于某一产品做,基于某一个产品群去做,但不是公司层面的规划,现在我们就把它提到公司这个高度上去做,这是补充的第二个方向。
第三个方向,这么多产品,我的设计不止是纯设计,还要主动挖掘探究。用户什么方法挖掘?用什么工具挖掘?搭建一些工具,捕获用户行为,用量化指标来补充和帮助产品验证策略及目标。这种工具是非常必要。这是第三个点。
最后一点就是创新了,因为平台不一样,有移动,有PAD,交互行为的改变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和积累经验,你的搜索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使用触控更加方便一些。操作的行为、浏览的行为是怎样?指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东西都要去做新的尝试,甚至有一些可以深入到新的产品。所以这些都是在变革。
你要说未来三到五年,还没想那样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太快,能准确规划和预测1年或1.5年已经很不错了,用户体验部还是会在这四个方向上发力,比如会在一些基础原型搭建上下些功夫,提高我们设计产出和产品验证的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对无线开发一种快速原型的工具等,设计师不再用静态图,靠讲东西,用PPT简单地演示,我们的创新是什么样子,是怎么样去使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工具直接跟开发人员实现快速原型,你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在手机里面用,直接体验它,真正的体验到了,你才能更准确的找到一些问题,所以在未来我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多做一些研究。
李年福:变革这个主题起的还挺好的,一方面是无线的发展,以及社区产品的快速变化,都已经完全改变了,对现有互联网产品的思维方式。而且这次也听到服务设计,我觉得这个词太好了,正好回去可以跟团队的同学讲讲。
变革对于UE来说,之前我们谈的多是会不会用PS、Axure,或者了不了解体验和设计的原则,而现在这些体验专业的知识可能不太重要,或者说不是根本。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层次,就是我们需要对业务和用户有深入的理解。前几天,自己还在跟我们的Team讲,说微博每天都发一些怎么做好交互设计,放些案例上去,后来他们反馈说,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好的案例可以去讲,因为交互方式都已经融入到业务流程里面去了,交互可能很简单,但对于整个业务和流程影响却是很大,以及什么样的信息对客户最重要的。
我想说这是第一种变革:从技能层面已经上升到对于业务和用户真正的理解与需求的把握。
第二,也是对体验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之前我们老在讨论怎样才会更有地位,怎样才能说服PM,是在UE聚会中长期不变的话题。当时我就发了一个微博,说PM聚会时,会不会讨论如何说服设计师,我相信可能讨论更多是如何说服RD能实现这个、那个功能。现在我们正在不断探索,我们的设计师已经完全可以驾驭一些产品了,通过前期调研,后期方案解决。拿出一部分时间和人力,去优化及创新产品,我们团队在很多方向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idea,且有几款迷你产品准备投入研发当中了。
这个变革一方面是UE融入了产品的开发流程,并有正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UE已经具备对产品的设计主导能力,我觉得在很多大的公司应该已经在达到这个目标。
第三个变革就是服务设计,像百度的销售体系,分为在内办公客服和在外的销售,如果销售有一个GPS的信息终端,今天要去哪儿,下一个客户在哪。上级管理层要知道我的销售都在哪,要把新的业务派给谁。客服接到一个电话,马上就要调出客户相关信息,是否有更好的话术能够应对客户提出种种问题,这个后面都需要一套智能的系统以和知识体系来支撑。当前系统已经有了,之后还需要不断的优化。
对UE来说,如何利用体验设计的思路,通过对业务和流程的深入理解,从单一维度的界面设计,扩展到多维度的服务设计。我一听UPA的这个设计理念,就觉得这是对我们的工作概括,也了解了更多的理论和概念。这个变革是正在做的,也是未来几年一直要去做下去的。
张海龙:另一个变革值得提出,很早的时候就有技术驱动、产品驱动。UX也应该在专业及产品角度更多推动,主动思考产品设计和规划设计方向,做好设计驱动。首先leader要树立这样的目标,试着让UX人员从支持产品设计中大胆走出来,懂得站在公司或全局上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及判断力。甚至深入到产品业务逻辑的考量,有助于更加贴近产品线和换位思考,如果做到这一点,用设计去驱动产品,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产品思路来。
记者:两位都是团队的管理者,请给学生们一些方法或技能上的建议,让他们有机会加入到百度这样的团队来?
李年福:一是鼓励多去实践,可以是实习,也可以是自己去研究和探索一些产品与设计,或者参加一些专业比赛。因为之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像一个固定公式等出来的结果,但在实际当中,往往会有些不一样。所以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要有热情。
我觉得现在有学生能力确实不错,很多行业聚会都能看到学生的参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还不错了。不少团队在分享专业的知识,他们很多都会去阅读。这些前沿资讯,专业的文章有吸收和消化,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都很有帮助。
我们在招聘时,我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不论是视觉还是交互,随便找一个对方的作品,就着一个细节问这个为什么这样设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或者当时在想一个理由,体验设计中最基本的,是每一处都要有合适的理由去支撑,像微博上的苦逼设计师,后面有很多指点江山的神,如果不去主动的思考,那就真的被指点了、苦逼了。所以作为设计师需要更多自主的思考能力。
记者: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人,作为单位里用他是比较困难一些,招人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学生这边会觉得这个社会上要求的人怎么会这么高,这样的问题,两位怎么看,包括公司怎么样去调整或者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我看一些微博可能都说我们这里有**主管乱七八糟的,一方面是大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性,另一方面在这一块的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不像国外的很有体系的,培养的人一出来就可以适应。
李年福:跟我们的教育体制也有一定相关性,因为之前是文理分开,而设计师多是来自美术相关的专业。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在设计当中是文理兼要,甚至理更重,还是之前说的,设计需要有理由去支撑,要有完整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很理性的。
张海龙:年福都讲了,我补充一下,很多校招学生都蛮聪明的,他在学校系统化的学习使得他们具有了完整流程化的逻辑思维能力,比我们之前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但缺少的是在公司快速迭代下,筛选必要流程和判断力,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刚毕业就要多强的判断力,这些来自经验和后天产品中的锻炼,但还是希望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注意这方面经验的积累,多参与实际的项目,尤其可以落地的项目,因为落地和概念有很大不同。毕竟中国整体环境还是比较务实,强调产出成果和结果导向的。
同时,同学们缺少的是一种稳定的心态,之前姚总也讲过一个“坚持”,心态很重要,我非常赞同,也是经常这样教导新同学的。到公司后不要感觉吸收完知识了,就可以走掉了,这从公司来讲我们是有损失的,培养一个人是有很大成本的,尤其百度,实习生一样接触核心产品。但实际上对个人其实损失更大,因为没有办法去真正的经历一个公司里面整个产品迭代的过程,比如从开始构架产品,到设计开发,这并不是一个完成过程,很多同学是因为完成了设计工作,认为可以交答卷了,没什么可以再设计了,走吧,实际上不是这样,后期产品上线及迭代改良很重要,这个是真正验证的时刻,你要亲身经历他,这个经验是不可复制的。社招人员也有如此问题。踏实下来,稳定的接受一个产品,并且深入的在这个产品上做1、2个过程,这样的经验积累很难得的。
之前提到我们不管是校招还是实习,都可以接触到核心产品,而一个组有三五个不一样的产品,工作时间久了都可以接触到,这个对你宽度也是有帮助的。
李年福:关于职业的选择,有的时候,只要工作久了你就会对职业发展有些深的体会,什么样的企业对你未来的是有支撑作用。什么平台可以带来帮助,个人非常看重的这个,我基本在两个公司待过,一个是三年、一个是百度待了六年。所以很赞同及建议,学生就业时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精华所在。
 更多视频课程文章的课程,可到课课家官网查看。我在等你哟!!!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

赞(102)
踩(3)
分享到:
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 HCIE直播课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