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安卓APP箭头
箭头给我发消息

客服QQ:3315713922

网易产品经理郭子威谈“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讲解

作者:课课家     来源: http://www.kokojia.com/点击数:826发布时间: 2015-11-24 17:30:21

标签: Windowsaccess视频教程

产品运营有很多需要境界,有更加精准的用户群,但同时也意味着扎根在这个领域的都是专业深耕的精兵良将,竞争同样不小。那么产品该如何运营呢?课课家告诉你具体内容如下:
这篇最初级最初级的扫盲文,只讲一件事情: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之所以谈这么浅薄的话题,是因为业内对此的定义混淆之极,以至于我无论写什么产品经理的话题,都有人反对。我一看,他也没说错,但语境全然不同。对“产品经理”职位的理解多变,以至于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产品经理……
我自己转型做产品,是在2008年初,那时的产品经理还没有被普遍简称为PM,产品经理时髦受追捧也才刚刚开始。
起初的产品经理是比较高的一个位置,大约在中层干部和一线主管之间,甚至直接就是中层干部。只有规模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的产品,它的总负责人,才能冠以“产品经理”的头衔(在网易对应频道主编这一级)。这个人通常对产品设计、运营全面负责,有时还要分管到技术。他下面包括产品策划(那时还没有PD这个提法),UI设计师(那时专门的交互设计师还很少),运营推广人员等等。
08年我管理的产品部门,主要由策划/高级策划,运营/高级运营构成。一直没提升产品经理,仅设置了作为一线主管的“项目经理”“策划经理”职位,打算从中再择优提升产品经理。但09年世道变了,市场上大量招聘产品经理,甚至公司内部挖人也开出了产品经理的头衔。我的团队还真有人被挖走——在我这里是高级策划,转个岗就升一级哟!

这事儿当时把我给郁闷坏了,很快发现,尼玛不是那回事哎。被挖走的人并非全面负责某款产品,他干的大概还是原先的活儿。从09年开始,“产品经理”的含金量不断稀释,一款规模较小的产品,其负责人可以是产品经理;甚至大产品包含的一个子模块/子系统,负责人也可以是产品经理。这个头衔迅速贬值,原因无非是它太时髦太吃香,以至于虚报Title更容易招聘到优秀的一线人员,一线主管。
你想想,在这里是“策划”,挪个窝就是“经理”,即便工作一样待遇一样,策划人员也会觉得后者更有面子,有前途。到最后形成行业风气,不开出产品经理的Title就招不到熟手,我也只能认怂,从众。
浮夸风看起来荒唐,其实又有合理的隐藏因素。
well这项分析通常用来确定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对正在进行的过程,该分析并不总是有用,它最突出的用途在于针对产品开发以及其他项目相关的工作。
运营运营
关键路径分析首先需要确定完成项目所需的步骤。随后分析哪些步骤需基于其他步骤,哪些步骤可以与其他步骤同步执行,根据这些情况设定各步骤的优先次序。换句话说,那些其他步骤所依赖的先决步骤必须首先完成。
首先贯穿图表最上方列出时间帧。在图上时间帧下方画一个圆圈代表任务,接着画一条时间线指向下一个任务。线的长度,或者说两个任务的间隔代表执行该任务所需的时间。线与下一个任务相连,依此类推。这条线就是“关键路径”。同步执行的任务,或者不依赖于其他任务的独立任务,可以画在关键路径下方,与非独立任务并存。
实际上,绘制这种图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甘特图,另一种是PERT图。有关这种图表和分析具体应用的实例和详细说明,请参见头脑工具。
排队论
排队论用于分析同客户和服务相关的一些情形,诸如确定某地区的加油站需配备多少台油泵、一家百货公司需设置多少个收银台,甚至于一个饭店需有多少个停车位等。它还适用于维修和服务站等需要排队等待维修的情况。通常来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或事情需要等待,就伴随着价值的流失。
减少等待时间可以提升服务质量。这同时也增加了提供服务所花的成本。排队论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使得等候的客户的“价值流失”最少,而用于改善服务的成本仍处于可您的承受范围内。
队列计算体系中包含众多公式和算法,幸运的是可以应用软件来进行计算。
1、
产品行业的管理多为扁平化架构,不存在太多层级,通常有如下几种情景:
产品总负责人(就一级)
产品部门负责人 > 产品总负责人
产品部门负责人 > 产品总负责人 > 子模块负责人
产品部门负责人 > 产品总负责人 > 大型模块负责人 > 小型模块负责人或产品助理
你们看,最多4级,最常见的情况是2-3级。结果用晋级来激励员工的管理手段,并不是很有效,还不如分给他一个来劲的产品项目。扁平化管理能够容忍Title上的大锅饭,亦有益于平等的产品团队文化。
2、
产品策划人员做的不仅仅是策划工作,还包括大量的UED协调、开发协调、运营协调,以及从始至终的项目进度管理与品质管理。最开始,偏管理性质的工作由那个“真正的产品经理”去承担责任,很快发现这工作量非常大,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职责必须下放,给策划以充分授权。即便是普通策划,他实际上在做子模块乃至小产品的项目管理工作,“策划”权重只是其中1/3不到。因此正名为产品经理又如何?也能调动员工的热情。
3、
随着产品行业的快速变热,分工细化,即便是前文所述“真正的产品经理”,他的权力也在缩水。现在很少有产品经理能直接管到技术团队了,运营多半单开一支,视觉/交互/用研又拆分出来UED部门,各自由大佬信任的专家来带队。部门林立,权力纠葛,以前威风八面的总负责人,现在多半只是个总策划、总调度、名义上的产品出头鸟而已,还经常与其他部门扯皮。既然如此,再纠结Title含金量又有何意义呢?
从2010年开始,产品经理泛滥成灾。有些公司分成PM与PD两级,区分熟手与新手;有些公司甚至连招应届生,实习生都冠以产品经理的虚衔。年轻人胆子大啊,你让他去做总监,总经理,他也初生牛犊不怕虎,并且“人往高处走”。到最后搞得这个岗位定义极其混乱。有坚守原教旨主义的,比如百度,还把产品经理作为重要的管理人员来看待,但觉得自己干了两三年连个“经理”都升不上去的百度策划,很多被外面的公司冠名挖走。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是,这行业很多干着产品助理活儿的小孩子,跳槽时递上一份“资深产品经理”的履历……
总之,你永远没法通过这头衔来鉴定一个人的分量。不论助理、PD还是PM;有立项权还是没立项权;管不管得到UED和技术团队;甚是是单枪匹马的新人与管理数百人团队的方面大员,最后都统称“产品经理”。往坏里说,这使得Title带来的荣誉感淡漠;往好里说,这个行业又在拼命地(**地)吹捧产品经理。马化腾周鸿祎不都被称之为产品经理吗?人CEO大度不言,你怎么好意思去争一个虚名?
故而从务实的角度来讲,衡量产品经理地位的不是头衔,而是他对什么样的产品(模块)有主导权。我们在评价PM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非得代入对应的身份语境,否则鸡同鸭讲全无意义。但谁写产品文章也不耐烦先铺开来,作2000字背景介绍,你爱写人家也不爱看嘛。于是以产品经理为主角的文章,1000个人眼里有1000种理解,有分歧有争议几乎不可调和。
以上,又是一篇全无用处的学术性文章。写这种有道理没帮助有理性没人性的废话,正是鄙人的兴趣所在。
 有没有人想更上一层楼呢?来这里看更多吧,最好的就是要自己去实践一下真的想法,有句古话叫做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哦....更多产品设计的知识,请到课课家观看。。

赞(101)
踩(2)
分享到:
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 HCIE直播课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