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安卓APP箭头
箭头给我发消息

客服QQ:3315713922
读书 > 设计 >平面设计 > 塑造和突破网格:平面设计布局研究

塑造和突破网格:平面设计布局研究

综合评级:★★★★★

定价:77.00

作者:(美)萨马拉 著,王飞飞 等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页数:207

字数:377000

ISBN:9787121231124

书籍介绍

对于以任何媒介工作的设计师来说,毋庸置疑,版式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元素。有效的版式对传达至关重要,并且使终端用户不仅为新颖的设计所吸引,还能使其易于消化信息。对于设计工作,推倒条条框框和打破陈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在设计师之间涌现出的对理性结构的违反早已点燃了一场持续50多年并且还在继续的辩论。这种倾向常常以牺牲条理性为代价,但是直觉构图法已催生了一些平面设计史上最有意思和最激动人心的设计作品。

  《塑造和突破网格》是一本内容全面的版式设计著作。本书提出,为了有效地打破基于网格的设计的规则,首先必须理解那些规则,并清楚如何将它们应用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之中。

相关课程
目录

引言 结构随想

 如何使用本书

1 塑造网格

 起源

  现代平面设计网格的历史简介

 网格基础

  结构设计工作室

 作品展示

  基于网格的设计项目

2 突破网格

 历史插曲

  解构的起源

 探索其他选择

  网格解构指南与非结构化设计方法

 作品展示

  网格解构与非基于网格的设计项目

附录

贡献者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前言

引言

  结构随想

  对有的平面设计师而言,网格设计无疑已成为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它能带来精细、有序和清晰的作品。

  对其他平面设计师而言,网格设计则是典型的保守主义,是对美感的抑制与压迫,是束缚人们追求自我表达、令人窒息的牢笼。

  平面网格是指一种平面设计的组织原则,它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惯例,在设计教育领域备受争议,它也因为其概念内部涵盖的一些绝对观点而既受到尊重也受到指责。

  该原则的来源要追溯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的表现之一在于:我们人类生存在世界上,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且要为这个意义而创造一个合理的秩序。甚至在欧洲和美国现代主义理论最近规范化之前,结构性思维就已经成为文化迈向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印加文化,所有这些文化在设计它们的城镇布局、发动战争、排列图片的时候都用到了结构性思维。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结构基于这样的概念,即相互交叉的斧头象征着苍天与大地的交叉。

  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网格设计重申这种由来已久的秩序感,将其更加正式化,并将它转变为设计的既定部分之一。平面网格设计——国际风格的根本原则——是一种垂直的设计体系,这种体系将信息分割成可以管理的部分。这种系统的前提假设是信息化元素——不管是语言还是图像——的摆放与规模关系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其意义。正如物品通过以相同的方式摆放来突出其类似性,因而使之更容易识别;网格能将其所控制的元素以一种中性的平常的空间场排列起来,并且易于接近,因为观众知道到哪里去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水平与垂直的区分线就是找到这些信息的标杆。网格系统能帮助观众理解其用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格系统就像一个视觉上的分类柜。

  作为对世界上一切正确事物的公认性比喻——天地之交显现于其所掌管的万物之中——网格也充满了内在的精神品质。早期,欧洲的前卫主义者狂热地捍卫它:Theo van Doesburg只是把de Stijl轴线旋转了90°,他的伙伴Piet Mondrian就与他断绝了往来;Josef Müller—Brockmann是一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瑞士倡导网格的人,他用十分权威的方式定义了对秩序的坚守和意志。

  经历了两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战争之后,一些平面设计师竭力帮助社会继续前进,对他们而言,井然有序和清晰明了是最重要的两个目标。当然,这里的井然有序部分是指消费者的舒适感;提供这种秩序感的公司很快就意识到,这种网格能帮助他们组织图像、企业文化和他们的底线。

  网格的用途从自我意识的动作变成了后天的反映,因此,同样,公众越来越对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日益增加的海量信息深感熟悉,这些信息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出现的语种也更多。他们不仅是简单地习惯了这样而已:这也正是他们所希望的。网格的极度简单化与活跃的、多变的多媒体截然不同;信息不再是平的,一般人都希望这些信息能移动、跳跃、扭曲、发声。十分矛盾的一点是,正是那些穿上网格中性化、乌托邦式外衣的公司创造了一个过度饱和的环境,当今社会也正需要这样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新的通信技术进入我们的文化中来,设计行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时代,设计业已经成为一种尤其重要的学科。在设计界,有关亲近度、性别、种族和其他社会性担忧都受到了更多重视,而不只是担心一些与结构和组织有关的简单问题;在当今设计界,很难再找到有关后者这类问题的讨论了。虽然设计款式和组织结构与视觉分配信息密切相关,但是似乎很可能这种简单的讨论真的可以更复杂,也许甚至它们包围在这些同样“更大的问题”周围,图像设计师们过去一直更重视这些“更大的问题” ……一种类似于无意识的美感,我们本来决定要忽视它,但没有意识到,其实它根本上扮演着垄断地位。

  当今世纪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维多利亚

  英国有些许类似,

  这是因为

  我们生活在另一个

  技术与文化的实际转变过程中:

  我们能与自己的工具对话。

  我们的愿景是国际化的。世界浩瀚的空间已经被压缩,这既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实际情况,而且,我们也在学习如何应对这样一种情况,即一种令人难受的亲密感,因为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概念正在逐渐消逝,而且资源也在渐渐减少。我们自己时代的工业革命与之前的工业革命仍然保留有相似性,而且并不出人意料的是,这种相似性表现在它对艺术的影响上。在建筑、绘画、影视和设计领域常常有许多相互矛盾的方面,而且各式各样,这也反映了21世纪初期所充斥着的对文化的普遍困惑。

  人们讨论种族与性别、保持现状、政治赋权和公民权利,在这样的探讨之中,也许只是简单谈谈把东西放在哪里——这种枯燥乏味得像家务活一样的网格类设计——可能也再次具有价值。

  在这个全新的世纪,在评估设计行业流程时,我们所采用的规模更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及在大文化的背景下,网格设计的统一原则——和其他设计与组织概念的价值,正是值得我们重点探讨和再次考虑的话题。

  如何使用本书

  虽然本书可以算是开启此类探讨新篇章的敲门砖,但本书绝非仅以此为目的的一部理论文集;本书只是对图像设计中的视觉组织科目的概述。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不同方面,这取决于读者个人的背景。那些没有正式系统学习过网格使用的设计师,或者那些常常避免使用网格设计的设计师,也许能从本书中找到灵感来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有的设计师,常常使用网格设计,他们就能重新审视这种组织方法,挖掘出网格设计更加有机化或者自然的结构。对学生而言,本书将是一本十分珍贵的资源,他们能够从整体上看到各种相关的作品,这对于他们自己正在做的研究具有补充作用。

  本书的第一部分,“塑造网格”,向读者展示了网格系统作为一种组织原则的发展历程,并且显示了其具体使用过程中的情况。第一部分以年份为顺序集合了一些以前的文章和相关作品,帮助读者去追溯结构型设计的演变过程。网格基础知识将带领读者了解网格设计的基本机理,而案例研究都是完整的项目,其设计内涵就基于网格模型。

  本书的第二部分,“突破网格”,探讨了一些替代性的解决方案:解构基于网格的布局、即兴构建和有机的组织方式。设计师和学生将了解到:历史上,这些布局方式是如何与结构方式同时发展的。第二部分展示了一些成功违反网格设计原则或者完全忽视网格设计原则的现代设计作品。

  每个项目展示都是完整的,这样就能完美地充分展示其细节,而且其结构也只需要图解即可。此外,带有相关结构的项目,不管是否基于网格,都进行了编号,这样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每个展示部分的前面都会有一把锁,用来明确这些符号。

  总体而言,设计师和学生都将从本书中获益良多,因为他们能看到各式各样现实生活中设计的范例,这些范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热门图书
推荐新闻
技术文库
论坛推荐